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人間本來是有情

記得在亞視工作時,曾播過高志森、杜國威以「梁蘇記遮廠」為背景的舞台劇《人間有情》,收視奇高。後來還拍成電影、電視劇,都是票房、口碑不俗的作品。《我和殭屍有個約會2》主題曲《假如真的再有約會》有一句歌詞「人間本來應該是有情」。「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這個字,往往支配了我們的一生。
 
上周,我和黃守東又出動,去到香港演藝學院為他們學位班的基礎文化課程,分享「危機管理及傳媒關係」。這是透過圖書館館長凌女士安排的,他們還為我們起了這個充滿詩意,極有深度想像空間的標題「人間本來是有情」。
 
每次到不同的校園分享,看見一批批充滿青春活力的學生,也使自己回想讀書時的青葱歲月,總有揮之不去的淡淡哀愁。那時的無憂無慮,單純一片,與出來工作時結交的朋友,總有點不一樣的情懷。記得中學時的校訓是「至善至正」,浸會傳理系的院訓則是「唯真為善」;我覺得二者總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句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銘。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也常常警惕著自己。我有幾個小學的同學,到現在還是最要好的朋友,真是「似水流年,情懷未變」。有時還有些衝動,想找回一起上幼稚園的同學,但就算利用社交媒體對上了,自己真不記得幼稚園時代的一點一滴,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危機管理」與「傳媒關係」到底又與這個「情」字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我們待人接物,或工作或做生意,也是與不同的人、群體接觸的;只要我們能以真情對待每一事、每一人,很多事情必能迎刃而解。我亦深信「世間本來是有情」,只是我們被太多私慾所蒙蔽,掩蓋了我們根本的素質,所以我深信「不忘初心,方見始終」。公關、危機,關鍵也在乎自己怎樣與人相處,面對困難時怎様不忘初心,怎樣堅持,到最後總會有些轉機的。
 
其實我們的生活,天天都充滿危機,只在乎我們是否敏感?是否重視?是否以喜樂平常心面對?「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在這送舊迎新的當兒,祝福大家懂得如何面對危機,如何常常喜樂,堅守心中的相信:「人間本來是有情」!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馬勒$200

我可說是香港管弦樂團的常客,捧場已經有四十多年了。記得1976年我修讀了一科音樂欣賞(music appreciation) ,導師要我們每週聽一場音樂會,並且要寫聽後報告,我也膽粗粗的寫起「樂評」來。那時香港管弦樂團剛轉為政府資助職業化樂團不久,故一有演出,我便觀賞。有時樂季一開,便購買套票,如是者,一晃便是幾十年,也培養起我對古典音樂喜愛的興趣。 
1982年,我在富才製作公司擔任陳家瑛助導時,關正傑第一個演唱會,是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的,亦開創了古典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先河。那時仍未有紅磡體育館,在伊館這場演出,也可說是破天荒,全是日籍專家做燈光及音響設計,莊重大氣的舞台,襯托出歌者與管弦樂團的典雅。由於我要追音樂總監兼指揮顧家輝的總譜及徐日勤的分譜,然後便與香港管弦樂團溝通,并安排一切綵排及演出事宜。由於這是香港管弦樂團與流行歌手合作的第一次,故對音響、燈光及麥克風的安排都很重視,節目當中還保留了幾段由香港管弦樂團演奏的環節,亦延長了改編自「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的「恨綿綿」中間過場音樂,讓管弦樂團表演;也引進了當時一對年輕芭蕾舞者馮雲黛與伍宇烈在過場中跳舞,如今兩人都是響噹噹的名人及編舞家。對我來説,這是一次畢生難忘的演出經驗。
 
四十五個樂季以來,香港管弦樂團也換過多位音樂總監,亦在推動古典音樂普及化不遺餘力,像多年舉行免費露天音樂會「Symphony Under The Stars」,無數次與流行歌手及作曲家合作,又在商場、廣場免費演出,亦有幾年嘗試周五舉辦晚九時開場的輕音樂,樂手改穿T恤牛仔褲,以及今年及明年搞了各兩場馬勒$200的演出,所有門票劃一普及價港幣200元,都算是別出心裁的創意。
 
剛過去的周五,我聽了馬勒$200的「第七交響曲」,可説是座無虛席,連背台的座位都坐上不少觀眾。而觀眾的欣賞水平亦大大提高,除了第一樂章完後仍有極少數觀眾在鼓掌外,其他樂章中間的停頓,都沒有人再鼓掌了。期待本周六即11月24日在中環海濱的「港樂·星夜·交響曲」,可以讓香港市民感受到古典的浪漫,原來聽管弦樂團可以很好玩,增添生活的情趣!
 
「人生太苦了,讓我們在茶𥚃放一點糖吧!」願古典音樂,能夠成為你的心靈鷄湯。期待很快與你在音樂廳相遇!



創意與傳理

剛去參加了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的十周年慶典活動,並組織了一個有關大數據與大專傳播教育的論壇,來自辦有傳播系的中、港、台地區的主要高等教育學府都有代表發表意見,讓我們反思傳統媒體、傳統教育模式,如何應付新媒體、大數據時代的挑戰。
 
最早設立傳理系的大專院校,應屬母校香港浸會大學,當時還是浸會書院的年代,今年已踏入五十年。我入讀傳理系的時候,浸會書院已改名浸會學院。由於是最早辦傳理學科的高等學府,所以當今在傳播界、電影界,依然有不少浸會人,在各大媒體中佔領了重要的位置。
 
較早前浸大校友日,我也參觀了傳理學院,看見當今的教學設備及錄影廠的規模,真是不可與我就讀時比較。那天參觀了杜比環迴立體全景聲製作室,更是亞洲大專院校的唯一;還有人工智能及傳播研究實驗室,虛擬實景演播廳,全部已達專業水平;與當年只有幾個教室,還不是電腦數碼的年代,一切都是配合機器的手動,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但現在回想起來,由於貧乏,更要「諗計」搭救,造就了一班拼搏的媒體人,所以亦有艱苦匱乏年代的樂趣。
 
城大的創意媒體大樓空間設計得很好,留白很多給學生活動、交流及展示的空間,還有一個一望無際的露天花園,環境舒適,正可孕育無窮創意。其實香港各大專院校,大部分都有創意媒體系或有關課程,像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珠海學院等,都培育了一群在媒體工作的精英。隨著高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的應用,香港的媒體及電影一定又有另一番新局面,迎來鄰近各國地區的挑戰!
 
席間浸大傳理學院院長黃煜教授,馬上向我推薦將於十一月九日舉行的「第一屆全球大學生電影奬」,想起當年,亞洲電視多次協辦的「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已略見國際視野;到今年「全球大學生電影奬」更具規模,據悉已有一百多所大學參加,在此順祝頒奬禮成功圓滿!
 
 






 

再續書緣

昨天我們的新書《我和公關有個約會》得出版商及書店支持,又辦了一場分享會,與各界的朋友們談談我們心中的公關及對於一些危機事件的看法。

和朋友們交流其實是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大家通過交流見面的機會,既可認識新朋友,又可對特定的話題互相發表探討,讓大家也能有所獲益,所以各界舉辦的交流活動,只要我時間許可,都必定會出席,認識不同的新朋友。

希望藉「公關」這個專業與大家交流,亦是我的和黃守東推出《我的公關有個約會》的原意,亦是書本名稱的來源。我們都希望,藉本書和大家來一次「約會」。

寫文章是件會上癮的事。昨天有朋友問道我們會否有續作,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今年是我加入影視行業的第四十年,我現正籌備整理我四十年影視生涯的經歷,並集結成書;黃守東亦正籌備一本關於愛情的書籍。在很快的將來,我們將能夠與大家再續書緣。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從42到29



音樂是世界的共通語言,中樂音樂會更是我喜愛的活動之一。今年是香港中樂團第42樂季,剛過去的周五,正是她新樂季的開幕演出,更是「大川音揚」在中國巡演的壓軸篇,其中還有板胡王沈誠及筝后蘇暢的精湛演奏,赢來不少掌聲。



可能是要配合「大川音揚」的主題,以七首樂曲带領觀眾遊遍中國名山大川,仿如傳統七巧版,彼此配搭,完成一幅中國音畫。可惜曲目不是大眾所熟悉的,未能賣個滿堂紅。當今各樂團、舞團、劇團都遇上一個選演項目的難題,市民熟悉的曲目,當然有一定的叫座力,但有時想提升觀眾的欣賞品味,也要不時作出一些大胆的嘗試。其實今次已加了一些觀眾互動的元素,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先生,已處理得很到位,將樂團與觀眾打成一片, 讓觀眾成為演出一分子,可說是非常成功!



記得我在富才製作工作的時候,有一年關正傑演唱會,正是與香港中樂團cross over,可說是開創了民族音樂與流行歌曲相結合的先河。近這十多廿年,香港中樂團更與很多流行歌手合作,好像汪明荃、葉麗儀等更是多次合作,也是票房的保證。其實香港中樂團近年已在設計節目上,花了不少心思,與中西京崑粤劇多次合作,更舉辦了多年的廿四節令鼓大賽,相信第42樂季的節目,必定是百花齊放。



剛過去的周六,也正是29年影音使團人生熱線全港賣旗籌款,我也有參與在銅鑼灣賣旗,在路上看見人生百態,有態度冷淡的,亦有不少追著我投錢的熱心支持者。也有認識我或認得我的朋友,給我加油的祝福及鼓勵。



雖然已有42年歷史的香港中樂團與29年的影音使團是南轅北轍,但基督教一直是音樂的宗教,亦不排除中樂與宗教歌曲相結合的機會。要將香港中樂團及影音使團人生熱線更普及化,相信教育及公關工作是非常重要。很多人以為中樂一定很古老沉悶,誰不知現今的中樂是多麽的青春活潑,也有不少學院派的年輕演奏家加盟;也正如影音使團的人生熱線,是一條人文關懷的熱線,是解決人生方向的專業輔導熱線,還正積極發展為可讓人聆聽音樂、詩歌、金句、嶲語的熱線。



期望有一天,我們可更多做公關工作,讓所有媒體在報導有關新聞時,都可將人生熱線的電話號碼8100 8012加上!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我看山竹應如是


周前超強颱風山竹肆虐香港,我們經歷了一場與大自然的搏鬥,慶幸沒有一個人因風暴死亡,但不少樹木卻倒下來了,幾個臨海屋苑都被山竹蹂躪到滿目瘡痍,慘不卒睹,而且還上了一堂危機處理的公關功課!



當山竹還遠在菲律賓附近時,香港網路上已鋪天蓋地說山竹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正面吹襲香港的最強勁颱風,中心風力已超越所有過去襲港的颱風。這些在網上流傳的預測,已經大大起了一個「吹風」式的警報,其後還有疑似「風眼圖」、「風向風速衛星圖」,最後還加以繪形繪聲的航空機師的說話,將風暴來臨前的預警發酵到頂點。



從這次政府就山竹的應變措施,可見於公關上亦做了不少的準備功夫,包括向傳媒發放政府各項應變措施的消息,例如此次政府就颱風準備的措施及層面是空前的、於風暴前提早召開了跨部門應變處理會議、又提前準備好及開放了各項民防應變措施以及察及消防人員安排危險地區的人士提早疏散等。凡此種種都是希望向外界傳遞一個訊息,就是政府對於來勢洶洶的颱風以及可能發生的風災作出了充份的準備措施。



在山竹離開後,傳媒報道的焦點又轉向了市民復工復課的安排。然而由於風暴過後,交通運輸系統遭受到不同的破壞,加上不少道路受到樹木倒塌所影響,造成風暴後首個工作天中,未完全恢復的交通運輸系統不勝上班人潮的負荷,造成處處都是忙於奔命上班的人潮。天災固然無可避免,但如可將消息統籌發放得更好,便可盡最大程度改善颱風應對的工作。



這次的颱風也展現出「天災無情、人間有情」的精神,市民自發清理垃圾、運輸界人士義載、免費派發原來發給學生的飯盒,都見港人的人間有情。

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將「憤青」變「奮青」

一直都聽說《奮青樂與路》這齣音樂舞台劇很好看,發人深省,還獲得第二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製作」等六大獎項。知道重演時購票已一票難求,好朋友Doris剛多了一張票,正好在上周五看了重演的首演,也令我興奮了一個晚上。



此劇的幕後班底不少都是在演藝界響噹噹的人物,更何況有我的母校培正中學的新任校長何力高先生擔任監製,劇中還有不少培正的師弟妹參與演出,所以倍覺親切。雖然畢業離開母校已44年,但培正的「紅藍精神」、「至善至正」的校訓,依然銘記心中。首演晚仙姐、寶珠姐、黃子華、蘇玉華、林嘉欣、劉兆銘、甄詠蓓都是座上客,還有不少教育界人士及一眾芳華正茂的觀眾。



常說一部好的演藝、影視、文學作品,可以潛移默化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相信《奮青樂與路》正在改變一些年輕人的思維,是否什麼事情都往「功利主義」著眼?其實和諧開心簡樸的生活,才是生命畢生的追求。劇中也有很多少數族裔及視障人士一起參與演出,台前幕後也動用了不少聯校的學生,讓他們在整個劇作的籌劃、製作、綵排、演出中都可全程投入和參與,相信他們都經歷了一個很不一樣的暑假。謝幕前的一些幕後花絮及謝幕時一位菲律賓籍學生及一位港大二年級生的分享,更加看出他們參與此劇過程中對他們的影響及改造。期望日後此劇在「香港話劇團」走進校園的工作坊,更能影響這一代的青年人。



以前常聽人說當今年青人都憤世嫉俗,其實代代年青人都有對社會不滿,為自己的理想發聲;只要在他們成長時,給他們有好的人生教練、生涯規劃師,一定能將「憤青」慢慢變成「奮青」。正如歌詞所說「再拍翼像蝴蝶,重生飛出我路向。面對無涯風霜,用愛重燃心中信仰」。



無獨有偶,上周又參加了好友兼舊同事金鈴為萬希泉設計一對名為「羽化成蝶」的陀飛輪手錶。她也說自己一生都追求突破,如果沒有蝴蝶破繭成蝶的勇氣和力量,人生就不能蛻變。記得第一次見金鈴,我當時正代表亞洲電視到佛山出席一個與廣東電視台聯播的文藝晚會,金鈴既是主持,又是歌手,料不到幾年後她來了亞視成為同事。看見他一直在蛻變,有歌手、主持、擔任時論節目的台前幕後,又是全國首席拍賣官金槌手,更孜孜不倦地學好更港式的廣東話,改造自我形象,現在積極參與慈善工作,更成為設計師,真是一個永不言倦的「奇女子」!



人生就是不斷的蛻變和奮鬥!看見這班「奮青」,看見金鈴,我們何嘗不希望活出生命的色彩,只要堅持不放棄,就有成功的希望!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我的選美體會


剛過去的周日,新一屆的香港小姐又告誕生,不知有多少讀者有留意?又有多少讀者有收看這個節目?記得早年的香港小姐競選總決賽當天,真可說是萬人空巷,不少人都趕著回家看每一屆港姐的誕生,往往成為城中熱話。自從新媒體,網絡平台,網紅不斷增多後,選美熱潮已經今非昔比;更何況今天選美佳麗,有些真的不忍卒睹!
 
自己被封為「亞姐之父」,希望真不是浪得虛名。從1985第一屆黎燕珊登上亞姐寶座開始,到2015年第廿七屆止於大中華區總決賽,我都積極參予策劃及擔任大賽總監的工作。其實,我不光是製作了27屆亞洲小姐競選,我還參與了香港及內地不少的選美盛事,有些還是由我首創。感謝不同的機構都認可我在「選美史」的江湖地位,也給我機會讓更多青春少艾追夢、圓夢,踏上青雲路。
 
記得2003年,鳯凰衞視聘請了我及我的團隊,為他們策劃了第一屆「中華小姐環球大賽」;如今中華小姐在全球選美冊上已有一定的地位。記得當初我們定位中華小姐是「美麗與智者同行,內在與外在兼修」,所以我們在大賽的舞台上,是不設泳裝環節,只在平時一些水上活動才見佳麗穿上泳衣,而且也絕不標榜少布高义的泳裝。這種設計安排,反而更提升了賽事的含金量。只有少數別有用心的觀眾見現場沒有泳裝環節便說「冇睇頭」。而今年即將舉行的「美國小姐競選」,才「跟風」首度在舞台上不設泳裝環節呢!真期待看今屆沒有泳裝的美國小姐會怎樣?
 
猶記2003年第一屆華姐半決賽,我們別開生面地在麗星郵輪上舉行。佳麗與製作團隊在郵輪上住了多天,與遊客互動打成一片。但礙於出入境條例,我們每天泊岸香港海運大廈時,都要重覆辦一次出入境手續,也是比較折騰的事。我們每年譲佳麗在不同地方、不同場景相處一段時間,更能考驗她們的內心世界、智商情商及品德情操。頭一、二屆我們的精心策劃及專業執行,也可說是奠定了鳳凰衞視繼續辦此大賽的模式。
 
除了亞洲小姐競選及中華小姐環球大賽的國際性選美盛事外,我還策劃過在北京舉行,由中國文化部主辦的「第一屆中華文化禮儀小姐大賽」,香港的「超級模特兒大賽」,以及提升了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主辦的「工展小姐選舉」。不單改良了比賽流程及參選者的質素,培訓課程,直到現在,他們仍沿用我設計的拆件單項奨貫穿工展會期間,不同日子選出單項獎得主的模式,藉此加强工展小姐與商戶及工展會的互動關係。近年,我又積極參予「全球大學生文化大使的選舉」工作,看見一班班有素質的青年人,參予不同平台的競選活動,展現自我的膽量、知識及才華,心𥚃更是滿懷感恩!
 
如今,我仍蠢蠢欲動,已有幾項與時并進的選美選秀工程在策劃中,以促進世界的文化商貿交流,讓更多有質素的年輕人,站上世界的舞台!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我的台灣回憶


台灣是我很常去旅遊或公幹的地方,無論台北、台中、高雄這幾個城市,我都去過無數次。記得20052006年,我兩度在台北及高雄設立《亞洲小姐競選》賽區,與當地電視台及製作公司合作,吸引大批質素奇高的佳麗來參選,也算是《亞洲小姐競選》的一個大突破。自從2015年底我正式離開亞洲電視後,那幾年在中國内地不同地方,甚至北美地區,都有號稱《亞洲小姐競選》比賽,這都與我經歷了27屆的「亞姐之父」無關,在此以正視聽。而且過去那幾年所謂的《亞洲小姐競選》,已不可稱為亞洲地區的國際選美盛事,因只有中國內地不同賽區在比賽,焉能與昔日代表大部分亞洲國家佳麗同場比拼的國際性相比?

記得三十年前,有一次我和妹妹去台灣,正值「雙十節」,往台北機票非常緊張,我們被迫購了往台中的機票,然後坐回長途客車往台北,這是我第一次過境台中,也是第一次到台北不少文學雜誌發源地,以及台灣近代文學搖藍的「明星咖啡館」,那時懷著「朝聖」的心情步上梯級,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上週末,我因要去台北參加「實踐家教育集團」20年感恩活動,也小駐台北兩天,依然喜愛這個充滿文學氛圍,創意澎湃,以及人文情懷溢瀉的城市。還去了「自由廣場」的「國家戲劇院」看台灣封箱之作《木蘭少女》音樂劇。這又使我勾起1983年因籌辦香港第一次的「蔡琴演唱會」,那段期間,我往返台北頻繁,自此與蔡琴成為好朋友,亦去過「國父紀念館」及「國家戲劇院」看蔡琴參與「果陀劇場」不少音樂劇的演出。偶爾到她家𥚃天南地北,到永康街「鼎泰豐」品嚐小籠包,「京兆尹」吃宮廷茶點,現在回想起來,確是賞心樂事也!

今次,我亦重訪重開的「明星咖啡館」,發現氛圍依舊,只是多了不少館主孫兒畫的藝術作品,來這裡的文青依然不少。只是拐彎走到重慶南路的書店一條街,卻有些兒蕭條的感覺,畢竟這個新媒體的網路新時代,還有多少人抱書夜讀?

最難得有一次與亞視的五個早年舊同事,去台中玩了幾天,住在山中民宿的「青天山房」,有點「歸田園居」的感覺。可惜黃昏一雨,取消了我們戶外的圍爐夜話,我們去日月潭,去農莊,去有品味的英式大屋嘆下午茶,堪似在人間樂土的幾天,至今畢生難忘。現正期待今年十月,我妹妹、妹夫從溫哥華回港,我們計劃往台南來一次「文學之旅」。另外十一月,我亦報名參加了台灣縱橫徒步慈善步行,深信是一個意志學習之旅。

我早已有不少朋友、舊同事移民台灣。有在台北的、淡水的、台中的、台南的,高雄的。聽他們說都喜歡這𥚃的簡樸生活,文創精神、淡淡幽情及濃得化不開的人文關懷。

台灣,是我永不言倦,一生嚮往的行旅!

 
 



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不一樣的周末

上周末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第一次參與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的賣旗籌款,與仁美清敘一班亞姐及義工,一早便在觀塘展開這項有意義的活動,這也是我第一次親身在街頭賣旗,是一個難得的經驗,幸好反應也算熱烈,才不致「吃白果」,這也可作為「影音使團」今年106日賣旗籌款的一次熱身。

街頭真可觀察到人生百態,多少人在你身邊擦身而過,不留半點痕跡;又有多少人主動在你面前卻步,在錢袋口投下甘心樂意的金錢。常說「施比受更為有福」,此刻深深體會得到。香港電台「香港故事」活在風起雲湧時,也繼續跟踪追拍,期望特輯可更能充分反映一個真實的自己。

其後便匆匆趕往屯門,參與「扶輪職業博覽2018」,與一班中學生分享「生涯規劃」。這是近幾年很流行的一個名詞,很多人也擔當了生涯規劃師。記得小時候夢想的職業是「航海家」,可以到不同的地方探索流浪;長大了,又想做一位社會工作者,幫助不同群體個人的需要,我覺得很有意義;我一直都喜歡同人溝通,也很喜歡聆聽別人的心聲及需要。直到我進入浸會學院(即當今的浸會大學)傳理系,我又走上媒體人之路,一直便做了40年的演藝娛樂事業,我那年代也未聽過「人生規劃」幾個字,只知道自己的理想,隨著年紀、時代、環境而改變。

看著一班中三、四的學生,已開始要「生涯規劃」,與他們溝通互動,也知道現在的青少年也滿有理想及想法,只是需要一些成長導師,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歷,激勵他們,亦師亦友,相信這是他們最需要的人生良伴,深覺這節分享也令自己有深切的體會。

上周日是母親節,雖然先母已離世30年,但心中仍充滿與她一起生活的片段,感謝她的教導,使我成為一個正直良善的人,一生不偏離正道。與一班親人午茶後,我又去到中區聖公會座堂,在靜默,在禱告。黃昏去看了「某日某月」的優先場,被片中純真的氛圍所感動,回到片中營造的1992年,那種單純,那種清新的情懷,依然未變。

我覺得這個周六周日,上帝已給我四段單純簡樸的生活,每一刻都讓我過了很不一樣的周末!

原來簡單就是美!有耶穌在我心,就是喜樂的泉源!




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人生若只如初見

這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名句,我很喜歡;意思是指「事物的結果並不像人們最初想像中的美好」。如果一切事物都能定格在初相識的單純,這又是多麼的美好!但我有兩個演藝界的朋友,雖不多見,但一見如故,話題又滔滔不絕。友誼,更不止初見。

認識姚珏也接近二十年,她是香港、內地以至國際一位很出色的小提琴家,她常參與不同的籌款活動,都是義務參加,還出錢出力。不因為她是中國著名音樂家姚笛的女兒,亦不因為她是魯平的媳婦,人們才認識她;而是她在音樂上的造詣讓她聲名遠播,更佩服她那份拼搏、創新、傳承、以及大膽地作出很多跨界的演出嘗試,所以,她更是一位「創奇者」。

2006年,姚鈺與容祖兒及莫拉維亞交響樂團已舉行了多場音樂會。2013年在編舞家伍宇烈的撮合下,姚鈺與港芭李嘉博又有一次結合音樂與舞蹈的演出,有幸我都是座上客。去年半島酒店汪明荃50年世紀盛宴,姚珏以小提琴奏出《傾城之戀》,牽領汪阿姐出場的引子,亦配搭得天衣無縫。近十年,她更致力專心培育香港年青音樂家,成立「香港弦樂團」,推出「師友計劃」,進行培訓、演出、交流及音樂推廣的工作,已見成績。上周六55日,更在沙田馬場亮相圈,推動了一個健力士最多人同時弦樂演奏的世界紀錄,共有1021位合資格的青少年、兒童一起演奏,奏出最能代表香港堅毅不屈精神的《獅子山下》。

另一位則是已認識了四十年的奚秀蘭姐姐,我在TVB《歡樂今宵》做資料撰搞,落廠時常看見「高妹」奚秀蘭在綵排。那時,我是初出茅蘆的小子,對她演出的一絲不茍已佩服不已。直到1987年,我在富才製作工作時,她已離開TVB,我們正製作「香港超級模特兒大賽」,在亞洲電視播出,擔當壓軸嘉賓演出的正是奚秀蘭。我們也在製造反差與跨界,奚秀蘭以傳統中國旗袍,坐著黃包車,唱著《夜上海》出埸,令紅館的現埸觀眾,無不驚豔。其後我與奚姐姐見面不多,只偶然在一些社交場合驚鴻一瞥。

直到知道她準備開50周年的私房菜音樂會,我們才又見面多了,她仍是說話滔滔不絕,但廣東話口音比前進步了很多,她還計劃將聖詩交給創世電視拍攝,讓基督徒唱詩讚美時,更感受到上帝創造的豐盛。

原來奚秀蘭是最早亮相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香港歌星。1984年,她在春晚唱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天女散花》及《阿里山的姑娘》三首歌,她甜美的歌聲,已深深烙印在大江南北觀眾的心。由於多年沒看過她現場演出,所以56日上周日,雖排隊等了20分鐘的電梯,但聽見她繞樑三日的歌聲,雍容華貴的台風,肯定令人興奮難忘!

兩位不同領域的演藝名家,我們雖不常見,甚至多年不見,但我們間的情誼,為一個演出的嘔心瀝血,總是令人莫失莫忘。期望他們有更多突破性的演出,同時亦提高香港觀眾的欣賞能力,在演藝事業再創輝煌!






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娜年芳華


一個月前收到前亞視舊同事金華與北大才女王娜發來結婚的請柬,各取了自己名字,用了「娜年芳華」作為請柬主題,既浪漫,又有創意;更與馮小剛拍的「芳華」,掀起內地一代人回憶的電影相揮映。

婚禮選了在馬來西亞沙巴舉行,金華多次叮囑我必須來,還要作他們婚禮的證婚人。本來我老早買了機票,這段期間到溫哥華探望妹妹的,但想起過去多年來,與金華的「老少配」,踏遍大江南北。我怎能不出席擔負重任呢?唯有將往溫哥華的行程推遲,雖損失了這套機票,但也是值得的,不出席反而是我一生的遺憾!

第一次見金華是200910月,他隨著新投資者一齊進到亞視,部署接待杭州灣發展,在香港招商的工作。看他那年風華正茂,辦事有條不紊,而且深懂內地官場接待規矩,不暗由心佩服。更何況那次活動辦得挺急,但也號召了不少城中名人出席,效果奇佳。自此之後幾年,我們兩人一直都在內地做「開荒」的工作。由黑龍江長白山到海南省海口、三亞;由雲南的西雙版納到貴州遵義婁山關;由一、二線城市的發展新區到窮鄉僻壤,由熱到我們要命的重慶打四川火煱到冷得我們發抖的哈爾濱吃馬迭爾冰棍,上山下海,大街小巷,我們都走遍了。相信那幾年也是我遊走中國最多的地方,也喝了最多茅台、五粮液,老白干的歲月。現在回想起來,那串日子的苦與樂,依然歷歷在目,也不知怎樣走過來的?但也給我們極好的鍛鍊,也鑄造了我們的友情。

這是我第一次到沙巴。其實我一直都很喜歡馬來西亞的熱帶風情及民風,特別的馬來西亞東海岸。記得1984年,我曾到關丹一帶拍電影及睇景,晚間看著天空無數的流星飛逝,到今次在沙巴香格里拉渡假酒店,我看見兩晚日落的彩霞,也是稍縱即逝,絢麗奪目。金華因為是回民,他很嚮往沙巴「水上清真寺」,所以選擇了沙巴作為婚禮地點,更以日落見稱的沙灘作為證婚儀式的場地。是夜雖然洒了一場雨,反而令溫度稍降,燭光火把與濕地相互輝映,情調更為浪漫。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擔任證婚,更是第一次用普通話朗讀結婚盟誓。我不知當晚有多少人完全聽懂我的「港腔普通話」,但他們都異口同聲說這是一個畢生難忘的婚禮,更何況每位賓客都有一對刻有自己名字及「娜年芳華」的杯子,這是永誌相隨的「伴手禮」。

 來去匆匆,我趕著回港,沒有參加美人魚島的浮潛,但沙巴醉人的日落,美味的海鮮,及每位賓客的笑語,已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金華、王娜,我再次祝福你們白頭偕老,永結同心,努力營造一個溫暖幸福愉快的家!



 


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

知音

三十多年前,有一部我很喜歡的內地電影《知音》,是講述蔡鍔將軍與小鳳仙的一段故事。電影主題曲《知音》,更是我不斷重覆聽著的一首歌,「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那時錄音帶還未出版,前姐夫在電影院做工程師,他知道我喜歡這首歌,還偷偷地在播放時錄了音帶給我,自此我便不斷重播,直到有正式音帶面世為止。



幾年前,我在北京首都劇場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的《知己》,以納蘭性德寫給顧貞觀的《金縷曲•贈梁汾》:「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𥚃。然諾重,君須記」為核心,寫出他們倆刻骨銘深的友情。記得我看這部話劇時,也被這段友情感動到偷偷暗淚垂。



「伯牙鼓琴,子期聽之」,他們高山流水的友情,感嘆人生遇知音,早已傳頌千古。伯牙摔琴的古琴臺,也成為武漢的名勝。古詩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充份表現出知音難覓的意境,自古以來,人們多渴望可在人生覓知音。



去年我再重臨武漢,沒有時間去古琴臺,卻看了一齣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知音號》,也是難得的一段人生經歷。人生就像一段船上旅程,我們遇上很多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有些不留痕跡,有些卻刻骨銘心,真是「天涯何處覓知音」!



感恩的是我的人生路上也遇上不少知音,他們一直在我需要幫助時,永遠不離不棄,陪伴著我,讓我有不斷走下去的勇氣。就好像我與六位在工作上的好伙伴,全部都認識了接近三十年,其中Amy還在我做電影執行製片時認識,當今已超過三十多年。雖然現在大家都在不同的機構工作,或是幫助家族生意,一有時間總會走在一起,一連起碼有十次的相聚,有時更聯袂一起去不同的地方旅行。每次見面,我們總是天南地北,閒話家常,樂也融融!



但願你的人生,也有幾位知己,終生成為你的知音!






2018年4月9日 星期一

最是人間四月天


今年的四月天,天氣有點反常。北京還下了一場三十多年來已沒有下的四月雪,從電視新聞看見萬里長城,披上銀裝素裹,雪花紛飛,美極了!香港也沒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烟雨淒迷,反而天氣相當乾燥,清明節當天還發生數十宗山火。其後更降溫,青馬大橋上層因有強烈季候風而關閉了行車中線,過去這一周,天氣是相當舒服的,如果香港多些這種清涼的天氣多好!



原來一踏進四月,香港也是春花處處,「香城何處不飛花」!像勒杜鵑、洋紫荊、木棉花、黃風鈴、山櫻,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花,都在爭妍鬥麗,真是「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香港各大小公園,到處都看見花海處處,這正是逰園的好時機。我常認為香港的山色很美,海水也美,只要肯多到郊野走走,必會心曠神怡,精神飽滿。就算在市區內蹓躂,也會發現很多被忽略的角落。所以每在假日,我總喜歡到郊外、離島、中環、上環、西環、灣仔日、月、星街及山頂走走。



可惜四月,也是令人傷感的日子。十五年前張國榮從中環文華酒店一躍而下,如今四月一日,這𥚃總是一片花海,站滿來追憶他的人。記得1977年,我在麗的電視實習時,那年張國榮剛出道,作為助導助理的我,也有機會與他一起外景拍MV,他還遺留了太陽鏡在外景車上,我給他打電話,交回太陽鏡給他的情景依然在腦海中。有一段時期,張國榮去了加拿大小住,我妹妹是「哥哥」的迷,每次我到溫哥華探她,她總雀躍地帶我看「哥哥」的大宅,到市中心「哥哥」常幫襯的時裝名店,看貼在牆上的張國榮照片,希望會不期而遇。每次妹妹回到香港,又必去銅鑼灣的「為您鍾情」餐廳,他拍「阿飛正傳」的「皇后餐廳」,可惜如今這兩個曾是「哥哥」出沒的地方,已經改為其他店鋪了。



無獨有偶,今年將是陳百強六十歲忌辰,網台SOOORADIO為他準備製作特輯,我曾為DANNY仔做過五次演唱會的編導,便應邀在這周做錄音,也想起很多演唱會及與他在希爾頓酒店,在蘭桂坊的片段,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想起兩年前的四月一日,亞洲電視最後一天免費電視廣播,我在西九龍中心舉行新書「有緣再會」簽名會,來一起見証歷史的朋友也不少。想起亞視曾播放以林徽音一生為題材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不期然唸起她寫的新詩《人間四月天》: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樑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但願這四月天,給讀者帶來愛、暖和希望!






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我與《紅樓夢》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歷來不知有多少學者,窮一身精力去鑽研眉批。好像脂硯齋重評《紅樓夢》,紅學名家俞平伯、周汝昌,到當代的劉心武、蔣勳、白先勇,都對《紅樓夢》做了不同的研究,著書立說,寫出自己的心得。

大學時修讀社會學,教授要我們從《紅樓夢》的上層社會,分析大觀園的階級鬥爭,我便認真地讀起《紅樓夢》來。才發現《紅樓夢》人物眾多,書中也有不少詩詞歌賦,更有很多紅樓飲食,民間習俗,各方面都有細緻的描寫,是了解清朝上流社會生活的一本奇書。

《紅樓夢》亦衍生了不少電影、戲曲、話劇、電視劇。印象猶深的是41年前佳視起紅樓,攝製了100集《紅樓夢》電視劇,由伍衞國、毛舜均及米雪等擔綱演出,引起一陣子哄動。其後亞視邱德根又引進中央台的《紅樓夢》,開內地電視劇在香港電視台播出的先河。大約十年前,內地又掀起翻拍《紅樓夢》的熱潮,還結合電視台綜合節目,進行大規模選角活動。記得有一年,亞視拍攝今日北京話宣武,去了位於北京城南宣武區的「大觀園」取景,我也有前往,印象猶新!

上海越劇《紅樓夢》,可說是紅樓夢電影的經典,難得徐玉蘭的賈寶玉,以三、四十歲的「高齡」演活了十多歲的「小鮮肉」,實屬難能可貴。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回顧了大部分林青霞主演的電影,我又有機會再在大銀幕看林青霞飾演賈寶玉、張艾嘉飾演林黛玉的黃梅調金玉良緣紅樓夢,由李翰祥大導演親自操刀,吸引了不少捧場客。

林黛玉春天時於大觀園「葬花」,感懷自己身世,悲從中來。昨(25)是香港一年一度香港花卉展覽最後一天,我當然也去了蹓躂。看見春花如海,配合不同的裝置設計,真是美的讚歎,難怪遊人如織,拍友處處。又有一年,我的「蜻蜓製作」配合旅遊發展局,將花卉展遍佈香港不同地區,吸引更多遊客關注。我便以真花、絲花、吊掛盆栽,點綴了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途人都大為驚奇,這實是一大創舉,迄今也難以忘懷!

香港不少樹木的花朵都在春天綻放,讓我們要惜春,好好欣賞上帝奇妙的創造!






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同學頌

今年是我中學畢業44年,大學畢業40年。當年我唸的是中文中學,要讀完中六才算畢業,由小學五年級開始,每級都冠以一個社名,那年我們選擇了基社,直到中學畢業。級社代表已開始策劃明年中學畢業45年活動。培正及浸會每年都有校友日,只要時間配合得到,我都常回兩所母校走走,探探曾教過我的老師、校長。逢510更可參加學校的加冕禮,回校的同學通常都比常年多。今年浸會適逢傳理學院50周年,我們一班同學畢業40年,相信回校參與慶典活動的,要比平常多。



近幾年,我們浸會及培正的同學都開了幾個不同的組群,加強了不同興趣同學的溝通,有吃喝玩樂的「歡樂停不了」,亦有行山組及純粹聯誼用的。最經典是我在亞視欠薪案時期,幾個關心我的同學為我開了一個叫「我們愛家寶」的群組,「逼」我一定要關注,不能掉以輕心,給我分析獻計,關切之情溢於言表,至今難忘。當中還有不同的健康飲食貼士,感人惹笑、值得分享的照片視頻,雋語佳句,活動點滴,久不久翻看。這一個個不同的群組,都是温潤著我繼續前進的方向!



上周,我們一班中學同學齊集李振强老闆於紅磡的茶餐廳,舉行新春團拜。每年春節我們基社同學都有團拜活動,過去幾年李老闆亦開放他的大宅,給我們一班同學歡聚,改了在茶餐廳,每人更可點自己喜歡的食品,配合自己的時間,更可彈性地參與,故今年有超過70位同學,實屬罕見。之前一班同學也曾到南生圍騎單車,近日一場大火吞噬了青葱草地,變成燒焦的枯草,可惜騎單車當天我參與不了,錯過了親澤大自然的良機。其實,與我同一屆畢業的中學同學,不少都曾涉獵影視演藝界,如王晶、陳國强、黃杏秀、曾慶瑜、鍾慧冰、林惟良、周美亮等等,其他也有不少是商界、專業的精英,一到同學聚會,大家都放下身份,好像又回到學生年代,暢談求學往事及當下人生點滴。



這周,我們一班浸大好友又去了馬鞍山海濱公園漫步,途經清澈的海水、沙灘、烏溪沙青年渡假村,又想起當年入學迎新營的情景。記得那時我們還要在馬料水站(即今大學站)坐渡輪到烏溪沙,如今滄海桑田,烏溪沙已遍地高樓,馬鞍山已不再是郊區了,曾經中學常去的郊遊勝地大水坑,如今已認不清那片土地溪澗在何處了?



日昨,浸大同學Belinda再度開放她的家作為「廚神爭霸」,我們一班同學都成為「食客」。是夜我們品嘗了十數款精緻的美味菜式,由於部分美食是由「鎗客」烹調,取消了參賽資格,最後袁志偉榮膺「廚神」,確實至名歸也!席間,我們已排下隨後一個接一個的「歡樂停不了」活動!



最近也有不少名家寫過同學頌,像王蒙「只想一起懷念過去的歲月」白松岩的「同學聚會已經像一個信仰」,我卻説同學是我們從幾歲、十幾歳到終老,一班可信任、可托付的好朋友。我會珍而重之,盡量參與每一個活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