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傳統與創新

粵劇今年正值申請非物質世遺十周年,在香港,每晚必有二至三台粵劇的演出,表面上是相當興旺,但觀眾群偏向老年化,加上絕大部分政府資助的演出,六十歳或以上高齡人士買票都有半價優惠,吸引了更多長者進場。粵劇如何年輕化或製作更多粵劇精品?都是當今刻不容緩的問題。如改善舞美燈光,行導演及粤劇明星制,多創作新的劇本,注重宣傳包裝,這可能是粵劇創新前進的方向!

我的同學李居明,自從承租新光戲院後,已打造成為粵劇愛好者的一個基地,改稱為新光戲院大劇場,間中也會做一些其他精品的演出。大師本人創作了三十多個劇本,并且與香港及內地著名小生花旦劇團合作,創造了一個粵劇新土壤,特別是「粵劇特朗普」,更吸引了一大班從未看過粵劇的年輕人進場,笑聲掌聲此起彼落。李大師是公關宣傳高手,長期租下紅磡海底隧道九龍入口廣告位,大幅度在地䥫及報章雜誌刊登開售廣告,用創新吸引眼球的術語,吸引市民的眼球,成為他們談論的話題,而且大膽穿上現代服飾唱粵劇,務求達到差異化及創新性,只看劇目已有購票的意慾,演出曲目改編自很多耳熟能詳的粤語流行曲,引起觀眾共鳴而不失傳統的韻味。叧外我的無綫舊同事丘亞葵近年亦主辦了不少粤劇演出,近日因受社會運動的影響而大膽地將「帝女花」演出時間由晚上改到下午,避過了要取消演出的決定。他在決定前已在臉書新媒體吹風,引起關注及討論,這都是成功的宣傳公關手法,難怪最近更有一些年輕粵劇名伶用微電影來宣傳演出劇目及自己。

亞視舊同事吳國亮鍾情粵劇表演藝術,於1999年成立「桃花源粵劇工作舍」,不離不棄堅守二十年。他怎樣在傳統中創新,利用新媒體公關手段,引起藝文青的關注,新一年我將繼續探討。在此平安夜之際,亦祝願各朋友聖誕平安喜樂,新年蒙恩納福!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重開的香港藝術館


經過四年的閉館加建及裝修,香港藝術節在1130日正式重開,幸好選對了日子,否則翌日121日剛巧有遊行示威集會,一定會影響市民參觀的意慾,對重開日的歡欣必大打折扣。

原來香港藝術館成立於1962年,最早在香港大會堂高層頂樓,名為「香港博物美術館」,直到1975,藝術館與博物館分拆,香港藝術館保留在原址。記得我年少時也常去大會堂頂樓香港藝術館看不同的展覧,每次看完心𥚃總是興奮,這也養成我到如今也喜歡到不同的博物館、藝術館看展覽的習慣。記得有一句名言:「我不是在家中,就是在趕往藝術館的路上。」所以,我每到世界不同國家的城市,也一定去看她的藝術館及博物館,除讓自己可親澤真迹外,還可增加知識及智慧,真是一舉多得。我的足跡更踏遍香港大小不同的藝術館、博物館

重修後的香港藝術館,設計比以前前衞及現代化得多,而且結合新科技,不少展覽品都可互動,增加了觀賞的趣味性。館藏多年來的鎮館之寶,都傾巢而出,一次性可認識香港的藝術家及藝術藏品,也是近年罕見。最特別是「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展」,還分兩期展出。吳冠中也曾在香港生活過一段時期,故吳先生共捐了共四百五十多件的作品予香港藝術館,他的成名作「雙燕」更是寧靜素淡,還記得香港舞蹈團曾以他的畫作入夢,也算是一個誇界創新的演出。

喜歡新裝修後的藝術館,設計上多了很多欣賞這個美麗的維多利亞海港的機會,增設了臨海落地玻璃大窗的椅子,更有摺合單座位,讓參觀者可隨意搬座。而且還有戶外空間,現場的工作人員增多了,更有不少是年輕小伙子,讓人感覺這個館是年青又有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藝術館在閉館重修加建期間,公關宣傳工作一直都做得不錯,定期有小刊物介紹藝術館的進度,并可申請外借展覧品到學校或社區,讓藝術普及化,在重開前再倒數,讓更多人關注這個耳目一新的新館!

藝術的確可增加人類對美的追尋及探索,提升人民的生活品味及素質教化,讓人們更追求「真、善、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