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我們的六十

前一陣子,我們一班同學舉行了一個「登陸大典」的飯局,樂也融融,慶祝人生另一階段的到來。這星期則是浸會大學六十周年慶典的高潮,在香港會展舉行了超過二千人的聚餐,看見母校不少學長都到來,幾位校長校監都出席,這真是一份喜悦的筵席。

想起那段在浸會讀書的歲月,當時還是學院,未升格到大學,三千多師生只能擠在窩打老道的狹小校園,每逢轉堂,樓梯總是人,摩肩接踵,好不熱鬧,但卻讓一班莘莘學子學會怎樣打拼天下。那時大部份學生都是半工讀,課餘不是替幾個學生補習就是有一至兩份兼職,難得的是我們仍關心學運社運,那時學聯的口號是「認祖關社」,認識祖國,關心社會。我們參與了保釣行動,我們參予了中文合法化的抗爭,我們也集會反對學費的加價。真是崢嶸歲月,誰主浮沉。

記得我也多年參加《中國週》,好幾年都唱著《我的祖國》,這首歌旋律歌詞之美,每每打動年輕學子的心:一條大河波浪寬……過了很多年才知道這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現在每逢這首歌的前奏響起,又使我想起這段如歌歲月。我們一班同學,緬懷過去讀書生涯,那串日子,是這麼近又是那麽遠。當然也爭相與校長、系主任、老師拍照,原來拍照才是整個晚會的高潮。在照片及《我們都是浸大的》歌聲中,結束了為期一年的校慶活動。

翌晚,我們一班同學結隊去捧李居明粤劇新編《毛澤東》的場,全場爆滿,對各演員維肖維妙的造型拍案叫絕。李大師巧妙地以虛雲子的夢境,貫穿了毛澤東一生與幾位人物的關係,另有獨特觀點又不失劇情紥實。穿著毛式中山裝唱粤劇,想只有在文革時紅線女的《山鄉風雲》中見過。又使我想起江青的八部樣板戲,穿著毛式中山裝唱京劇、唱歌劇、跳芭蕾舞,都是一樣的感覺。藝術其實可以有極大極深遠的想像空間,今次的《毛澤東》,更是全部起用香港的演員,李大師的功力漸入佳境,激起香港粤劇新浪潮。同學徐國榆更倡議這應不叫粤劇,應稱為粤曲音樂劇,給它冠以新的名字,可能會令粤劇邁向一個新機遇,熱切期待明年的《徐志摩》及《納蘭三詠》,真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